- 原来唐县这些景点还有这么多丰富的传说,正好为网友的假期出游提供了方向 涨知识-唐尧微视界

| 原来唐县这些景点还有这么多丰富的传说,正好为网友的假期出游提供了方向 涨知识-唐尧微视界
原标题:唐县人民政府实施非遗项目传承保护工程
河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唐尧的传说”项目保护工程简介
唐县“唐尧的传说”项目,已先后入选市级、省级非遗项目名录。唐县人民政府认真落实省市政府批文中对各级政府的要求,投入170多万元,实施了“唐尧的传说”非遗项目传承保护工程。几年来,项目建设主管单位唐县旅游局、唐尧文化业务主管单位唐县文广新局、项目传承保护法定责任单位唐县唐尧文化研究会,在县政府主管副县长直接领导下,在唐县住建局、唐县财政局、唐县建筑设计所、唐县村镇建设服务中心等单位大力支持下,齐心协力,敢于担当,克服困难,同相关乡镇、村密切合作,在已知13处具有丰富传说内容的唐尧遗迹处,修建了碑亭、碑塔、刻石等传承保护性设施。为独具特色的研学旅游线路,为所在地村镇人民永远记住乡愁,为建设中国唐尧文化之乡,提供了一批“活态文物”;为“唐尧文化寻根之旅”的成型,打下了坚实基础。

图1 唐尧故居地(张庆学 拍摄)

图2 庆都山刻石记(张庆学 拍摄)
唐尧故居地(图1-2)所处唐县高昌镇庆都山,即文献所记“尧母庆都所居”之都山,又名灵源山。位于北高昌村西北,长约八里,海拔二百余米。山势陡峭,不连他陵,东高状如龙头,西低蜿蜒起伏,南、西、北三面高山环抱。顶部凹陷平坦,夏凉冬暖,林泉幽静。山下平川广阔,小河东流,湖泽片片。唐尧在此诞生,童年随母居住。追念庆都养育帝尧功德,唐初皇家修建灵源寺于斯。

图3 唐尧受封处(韩海山 拍摄)
唐尧受封处(图3)地处唐县北店头乡封庄。唐尧十五岁受封唐侯我的警花爱人,封侯大典在此举行。那一天,丹凤山粟山之间田野上,人山人海,鼓乐齐鸣,部落图腾旗猎猎,干柴的火焰熊熊。封侯台上,尧的身躯高大健壮,虔诚地祭祀天地,跪拜兽皮旗、放牛鞭、蓑衣“治国三件宝”;继而走到台下,跟百姓同歌共舞。往事越千年,唐尧后裔忠诚守护这方热土,村落更名封庄,丹凤山改称封山,修建尧庙常祭祀,举办庙会纪念圣祖诞辰。

图4 古唐侯国遗址(张庆学 拍摄)

图5 古唐侯国遗址(韩海山 拍摄)
古唐侯国遗址(图4-5)地处唐县北店头乡北城子村东。这里平坦广阔有小河,宜农耕;陶土蕴藏丰富,宜制陶;北侧丹凤山森林茂密,宜狩猎;东西南三面山坡四季有果,宜采摘。唐尧择此宝地受封、作唐侯国治所,宫前左竖“诽谤木”纳谏言,右立“尧戒木”以自警;带领臣民掘井抗旱,推广良种,垦殖牧放,为各部落所仰慕。史籍或称此地为唐城,城中小河曰唐水。“古唐侯国碑”经世立于此。

图6唐尧第一帝都(韩海山拍摄)
唐尧第一帝都(图6)位在唐县高昌镇固城村。研究古帝都之典籍皆曰唐尧初都唐县,据考证即今唐县故城(后讹为固城)。当年,封于唐地的尧颇有丰功,诸侯归之,挚让帝位。唐尧在封地唐县受禅,尧山之阳建帝都,分封有功贤达,设四岳定九州,观象测日敬授民时,抗旱治水兴农牧渔夺命金字塔,教民修德推行礼仪,开创唐尧文化,树立陶唐遗风。后来,受洪水围困,帝尧被迫迁都平阳、晋阳;唐县故城乃称为唐尧第一帝都。

图7 古尧泉(张庆学 拍摄)
古尧泉(图7)位于唐县北店头乡青龙山。上倚峭壁悬崖,下临巨石深谷,隐蔽茅草丛中,俯瞰唐县新城。方志有云:泉清而不流,古今不竭;又称尧池、龙潭。其盛名,缘于上古唐尧。时唐侯国遭遇大旱,河干泽竭,草木焦枯,民无所食。唐尧心系黎民,率众抗旱,四处寻水,登攀青龙山,巧遇山顶草地,一泓泉水藏于白茅中。尧身先士卒,抱石垒堰,围水池成;又招呼臣民,昼夜提水救禾苗,却见泉水随心顺意,愈取愈旺。百姓绝路逢生,感恩称泉水为“尧泉”。

图8 唐尧叠石望母台(张庆学 拍摄)

图9 唐尧叠石望母台(张庆学 拍摄)
唐尧叠石望母台(图8-9)地处唐县仁厚镇曲庄村北。此山名唐岩,唐县县城之脊背,横亘青龙山、育山间。地方志有言:“唐县之西北皆山,以唐岩为祖”。何以称其“祖山”?源于唐尧在此留有圣烩南北迹。唐尧丹凤山下受封唐侯,常出治所登唐岩山巅,东望母亲所居庆都山,用石叠岩以便登眺。如今,山顶仍见七零八落巨石,一尊形似“仙人脚”石上留有圣祖清晰脚印。

图10唐尧封国之城(韩海山拍摄)
唐尧封国之城(图10)位在唐县长古城镇长古城村。方志记此地“尧封国之城”。帝尧丹凤山下迁治所于小清河南岸,即今长古城村南。此地平畴沃野,小河交错,池塘棋布,陶土遍地,古城堡里商亭林立,新唐城欣欣向荣。唐尧又不负众望,亲率唐军征伐东夷作乱者胡小祯,大获全胜。帝挚服其义,率群臣造唐致禅;唐城乃为唐尧临时帝都,唐帝之封国肇于此。不久小清河泛滥,帝都新建尧山脚下,原唐城遂成“唐故城”,久而久之,传为“长古城”。

图11唐尧溺水上岸处(石振明拍摄)

图12唐尧溺水上岸处碑亭修建记(石振明拍摄)

图13唐尧溺水上岸处南侧(石振明拍摄)
唐尧溺水上岸处(图11-13)位在唐县罗庄镇南伏城村中间马溺河北岸。“伏城”缘起“唐尧溺水上岸处”。上古伏日,唐尧祭罢嘉禾山回帝都,过马溺河马倒辇翻人溺水,幸潜泳至河北岸脱险。尧得住民更衣送汤压惊,赐良种回敬善良百姓。村民种嘉禾获丰收,感帝恩,于圣皇溺水上岸停歇处建纪念亭,取名“伏亭”。嗣后,北岸村落因帝尧驻跸日渐兴盛,又沿用“伏亭”为村名;后世在此山曲要害之地修建城池,商贾云集,市肆林立,街市繁华,伏亭遂成为“伏城”。

图14 槐山仙人赐药于尧处(张庆学 拍摄)
槐山仙人赐药于尧处(图14)位于唐县罗庄镇赵家庄村西。此处有高丘,上有几棵千年古槐;古谓槐山,今曰槐仙山。其名肇于上古,因偓佺赐药于尧而著名。偓佺,尧时槐山采药仙人,发鬓霜染,鹤首童颜,能逐飞马,采药布施于民。一日,帝尧来访,偓佺见皇上体弱,遂送松子于尧,服此仙药者皆三百岁;而尧得厚赐却无暇服药,故百十八岁而崩。

图15 唐尧求贤处(张庆学 拍摄)
唐尧求贤处(图15)位在唐县都亭乡磨岩山水云洞前,因唐尧迭次莅临求贤而名扬天下。上古贤士许由隐居此山,造卧榻于水云洞内,常来小憩。那年,帝尧选贤禅帝位兔子等着瞧,闻隐士许由博学多才,品德高尚,便轻车简从,亲临洞前寻访。尧拜贤士为师,说明让天下之意;许由自认不才,恐误国事,婉言谢绝。不久,唐尧再次相求,或出任九州长;许由以可为臣民、不可任高官为由,坚辞不就。帝尧无奈,为不得贤才而惆怅。

图16 贤士许由墓地(张庆学 拍摄)
贤士许由墓地(图16)位处唐县都亭乡磨岩山脚下。尧时贤士许由,后半生隐居此山,密林深处结庐,箕山农田躬耕,淇河两岸采果,水云洞内卧石床小憩惠威x4,全其清高之节。帝尧晚年选贤,闻许由品德高尚,才智过人,数次来磨岩山拜许由为师,欲禅让或委以九州长顾城杀妻。周继先许由淡泊名利,坚辞不就启遨t1。唐尧求贤传位成佳话,许由也因此享誉中国古代隐士鼻祖。嗣后,虞舜效法先君亦尊许由为师,闻师卒于箕山深谷,乃厚葬箕山口、淇河畔、通山大道旁。当地百姓或称许由之墓“君师坟”世代护持。

图17 丹朱城遗址(张庆学 拍摄)

图18 丹朱城遗址碑塔修建记(张庆学 拍摄)
丹朱城遗址(图17-18)位在唐县齐家佐乡北洪城村北。这里古名鸿山关,丹朱城遗址。唐尧因长子丹朱顽皮难训,时常愁眉不展。一日,观丹朱率众孩童相互缠斗,从中受到启示,创制游戏之围棋;遣丹朱远离唐城,长居圣城鸿山关,习围棋以修心养性。丹朱弈棋渐入佳境,且融会贯通于领兵作战中;遂得父亲信任,领兵驻守南北咽喉之地鸿山关,筑城墙,修城壕,阅兵场上排兵布阵。如今,千米城墙犹存,广阔校场尚在。

图19 唐尧西迁处(张庆学 拍摄)
唐尧西迁处(图19)位在唐县北高昌村西浊鹿山,古为唐尧西迁平阳之出发地。尧时,唐国遭遇水患,山洪横流,海水倒灌,平原村落淹没,帝都受浊浪围困。唐尧高举兽皮图腾旗,浊鹿山上各部落难民聚集,祈年祭天,惜别故里,举族向西大迁徙。今之山下,“尧子建刘国”故事传颂,尧母庆都古城昌盛;陶唐氏养马坑尚在,“马道”犹存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