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口述神宁 慈禧太后的发电机辗转到了汝箕沟-新神宁

| 口述神宁 慈禧太后的发电机辗转到了汝箕沟-新神宁


今天的历史,无不揉进了史家现实的情怀。所以,历史是“活”的。
“口述神宁”,挖掘和抢救珍藏在神宁人心中难忘的记忆,发现和记录蕴藏在神宁动人的故事登云水库。
“口述神宁”,正在寻找:
讲神宁故事的人
&
最佳神宁故事记录者
据说,原汝箕沟煤矿最早的供电设施是慈禧太后赠送给马鸿逵父亲马福祥的一台发电机。
01
口述:闫安
整理:蒙彦琼
1949年,21岁的闫安,在银川八里桥造纸厂工作。当时从银川电厂调来一台日本造的三缸立式瓦斯发电机,作打浆机的动力,功率为40千瓦,他当时就是专门负责维修电机的。这就是慈禧太后赠送给马鸿逵父亲马福祥的发电机。1952年原汝箕沟煤矿被称为“宁夏省第一煤矿”,直到 1954年正式命名为汝箕沟煤矿。随着矿井开采深度的延伸,瓦斯问题日益突出汪侠,当时的宁夏工业厅将这台发电机调到了原汝箕沟煤矿,安装在阴坡,就是所谓的“阴坡电厂”,从此结束了井下油灯照明的历史知足吉他谱。这台发电机还供井下抽瓦斯用,安装了一台16.8千瓦的扇风机供井下通风。闫安也随着调到原汝箕沟煤矿,负责电机的维修。凭着闫安师傅的巧手,这台发电机维修、利用、再维修、再利用。一直到1957年,240千瓦的峡子发电厂投入使用,这台慈禧太后赠送的发电机才“退休”。
1965年,240千瓦的发电设备调给原磁窑堡煤矿,1963年大峰沟1500千瓦的发电厂投入使用,1969年11万伏高压线路接通,结束了靠电厂发电的历史。

深处贺兰山腹地的汝箕沟矿区。

02
整理:蒙彦琼
王学珍,原汝箕沟煤矿退休老职工,身材魁伟,1952年到原汝箕沟煤矿,在西沟井下背煤,身背几百斤煤,一口气爬上一里多远的坡,两回就能背一矿车,人送外号“王半车”。
王学珍干活不惜力,一个班下来能从井下背两吨煤,矿车掉道时,他能一人把矿车提到轨道上,需要4个人拾的溜子自己一个人扛。平时好打抱不平,领导一碗水端不平,他敢跳起来拍桌子 ,深受职工喜爱,后来当过采煤班长,80年代担任过原汝箕沟煤矿采五队队长兼书记、采三区区长。他干起活来是个拼命三郎时空旅人传奇,一辈子在井下直到退休。当队长时,一次在井下时,一名职工压在了顶板下,无法抢救,王学珍自己爬了进去,把职工绑在自己身上爬了出来,硬是拣了一条活命。1982年7月宠物六少,王学珍腿伤在家休息,刚好赶上百年不遇的山洪淹了井口,王学珍拄着拐杖,加入了抢险队伍,和大伙一起清除井口的煤泥。一个月过去了,抗洪抢险结束,他的腿伤也好了,大家都说他是个硬汉子。
原汝箕沟煤矿上三采区建成后邬拉,采区产量上不去,王学珍担任区长后,亲自带领大家干,产量从当时的6千吨,到后来的1万吨、1万8千吨、2万1千吨……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后来,原汝箕沟人把“王半车”演变成了“半车精神”。在“半车精神”的感召下,原汝箕沟煤矿相继涌现出全国劳动模范马兴忠,省部级劳动模范寇云山、李国栋、柴云智、邹光明,“见义勇为好员工”徐堂祥、马占云等先进典型。这些新时代的煤海群英发挥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付出的“汝矿精神”。
(本文作者系神宁集团员工)
“ 口述神宁 ”征集
今天的历史无不揉进了史家现实的情怀,所以历史是“活”的梅鲁峰。“口述神宁”,让历史开口说话,挖掘和抢救珍藏在神宁人心中难忘的记忆小马网,发现和记录蕴藏在神宁动人的故事,通过重温往事、口述故事,激励后人、凝聚合力,张葳葳推动神宁集团的发展建设。
一、活动要求
1、遵循“实事求是”与“亲身经历、亲眼所见、亲耳所闻”的原则。
2、提倡文字、图片、视频、音频有机结合,突出史料性、可读性。所用稿件须经口述人审阅签字,附口述人和整理人的简要介绍和联系方式。
二、活动对象
神宁集团员工、家属、子弟池宇峰。
三、投稿地址
1、投稿邮箱:snxmt01@163.com
2、来稿主题请注明“口述神宁”。

扫二维码 关注我们
口述神宁
栏目策划:田磊
新神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