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名匠】杜国华:从检测工到检测仪器的发明家-现代职业教育网

【大国名匠】杜国华:从检测工到检测仪器的发明家-现代职业教育网

九百四十二杜国华
杜国华,男,1954年2月出生,宝钢集团工业技术服务有限公司检测技术事业部无损检测高级技师,技能专家。获1999-2000年度 “上海市杰出技术能手”称号; 获2001年度-2003年度“上海劳动模范”称号;2002年获“全国技术能手”称号;2012年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主要事迹:
杜国华是宝钢工业技术服务有限公司检测技术事业部的高级技师,无损检测方面的老法师,在轧辊质量综合管理解决方案、自动无损检测新产品研发、在线自动无损检测系统技术升级改造以及无损检测新技术推广等方面均取得显著的成果。在繁忙的工作中,彭悦先杜国华还不断有新的发明成果产生,目前他拥有国家专利17项,申报批准技术秘密7项,并完成科研项目9项。
无意中第一次完成了技术创新
1971年杜国华初中毕业,进了上钢五厂当钳工。“我读小学的时候,文化大革命就开始了,在学校能学到什么东西可想而知。”杜国华回忆道。
但杜国华是个爱钻研的人。当时一名工友手指被冲压机轧断。“能不能改进设备,不再让事故发生?”杜国华琢磨开了。他想到了改进的办法,但如何把自己的思路用图纸表达出来,犯了难。他不会绘图大神养成计划,“连绘图墨水怎么用都不知道吴建宇。”杜国华咬咬牙,“恶补”知识。在他不懈的努力下,冲床做了改进,避免了事故发生。“当时只想到解决实际问题,并没想到创新什么的,从现在的眼光看,我当时做的就是技术创新。”回过头看,这项改进可能是杜国华人生中的第一个技术创新。
1979年,宝钢成立。杜国华来到宝钢,当了一名检测工。“宝钢的设备太先进了。”杜国华被“震撼”了,他再次感到自己知识的匮乏,开始了新一轮的“恶补”知识。在工作中,他潜心钻研技术,开始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创新路。
废钢堆中捡回“金元宝”
杜国华天天和轧辊打交道,在工作中他注意到,改制再利用的难度系数很高,热轧复合辊报废后都当废钢回炉使用,杜国华与国内外轧辊专家交流后发现,这算得上是轧辊使用中的“国际惯例”。能不能让报废的热轧复合辊起死回生呢?杜国华对近百支报废辊进行了严格检测和数据收集,并对改制轧辊工作层的抗拉强度性能、形位公差进行了多次试验贝特霍尔德,大胆提出利用前机架报废辊残余的工作层残余值,将其改制成能满足后道机架使用要求的精轧辊。在领导和兄弟部门的大力支持下, 2008年第一对报废辊加工改制后在宝钢一条热轧生产线上投用,效果完全达到预期目标,仅此一项创新每年可为宝钢减少支出近千万元。
杜国华在废钢堆中捡回了“金元宝”,这项创新在冶金行业极具推广价值,也打破了国内、外热轧高速钢复合辊无改制的先例。
工具发明“镇”住外国同行
除了每年检测5000多支轧辊外,杜国华还不断有发明成果问世。按杜国华自己的说法是从检测工向制造检测设备的人“转型”。
经过多年的努力,杜国华发明的“纵波联合双晶软保护直探头”1995年问世了。纵波联合双晶软保护直探头,使检测达到了一个新高度于都人才网,填补了一项世界检测工具空白。
1997年欧洲一家制造商向宝钢提供了一支价值80万元的轧辊。杜国华用他发明的检测工具检测,发现这支轧辊 “盲区”内存在微量裂纹。对方认为不存在任何质量问题。对方一边提出将这支轧辊运回欧洲做破坏性检测,一边甩出 “狠话”:检测下来没问题,全部损失将由宝钢承担。压力是沉重的,杜国华清楚这是对他发明成果的严峻考验,但他相信自己的检测结果是正确的。他带着发明成果来到欧洲。对方以报废整个轧辊为代价,请来一流专家检测乌兰木通。检测结果出来后,他们不得不承认杜国华的检测结论是正确的,而且比他们的检测精度还高。
杜国华在世界一流专家面前,演示了他的检测方法,不但不具有破坏性,而且精度之高,令在座的专家瞠目结舌。
2001年在美国钢铁协会举办的第43届机械加工与钢铁生产工艺年会论坛上,杜国华发表了题为“采用纵波双晶探头对复合轧辊探伤”的论文,成为第一位走上国际论坛的上海工人。同年他被美国钢铁协会吸收为会员。
多年钻研结出累累硕果。杜国华已拥有“便携式裂缝模拟试块”、“卡环带套反向销”等国家专利17项,其中7项专利产生贸易;35项合理化建议产生的经济效益达680万元;申报批准技术秘密7项,创经济效益约1814万元;并完成科研项目9项。他的科研成果累计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约2284.2万元。
救场为宝钢赢得人脉
杜国华对轧辊的检测、使用、评价、失效快速分析的水平名扬海内外。他把自己经验、技术结合图片整理出来,通过传帮带、以及网络平台等多种模式向国内外同行传授知识和技能。他曾对国内20多个个钢厂的700多位技术及有关人员开展义务专业培训,得到各钢厂的高度评价。
“师父救救急”,杜国华经常接到这样的求助电话,而他总是很乐意伸出援助之手。2010年八一钢厂来电,说上千万元的轧辊连续出事故,原因不明。在征求领导同意后,杜国华当天买票直飞新疆。到了新疆顾不上休息,直奔现场。每天十几个小时在现场检测、收集数据,几天后,杜国华就找到了事故的起因。材质内部存在铸造的微裂纹,通过车削证明了微裂纹的存在。对方据此向供货商提出质量异议,获得约1500万元赔款。
2009年钢宝轧辊厂打来求助电话。钢宝轧辊厂为日本某大型钢厂生产了67支轧辊,结果对方说67支轧辊全部不合格。钢宝轧辊厂面临着巨额损失。杜国华带领徒弟赶到现场,仅用了一周时间就对所有的轧辊做了全方位的检测。通过数据分析,仅有一支不合格、三支在标准下限。杜国华继续寻找日方提出不合格的原因。通过各项数据核对终于找出了原因,原来日方检测人员用错检测标准,致使仪器调整错误引起判定错误。
为了提高国内钢厂轧辊检测技能,第一个‘五一’7天长假,他跑了10多个厂家,传授技术,解决问题。杜国华还配合部门开拓外部市场,为宝钢检测赢得了带钢表面检测项目这意料之外的近500万元的订单。他和攀枝花钢厂、马钢、南钢、柳钢、元宝山钢厂、首钢、九江等钢厂的紧密接触,为公司的项目拓展奠定了基础。
工作室创新创效
为了使创新活动在热轧职工中普及,2000年杜国华组建了“热轧创造发明协会”。通过协会活动不断灌输创新知识,及时发现岗位操作、管理以及设备上的不足,有针对性地开展创新。协会每年完成热轧厂的二分之一左右的创新项目。
杜国华工作室(前身为杜国华创新小组)2010年成立,目前有人员12人,其中首席专家2人、高级工程师4人、博士1人、硕士5人。工作室团队成员基本上都来自生产一线和服务一线。这样一个强干的团队不断创新创效。
轧辊机载自动多通道超声波检测设备技术,一直以来由国外几家公司垄断,设备价格昂贵。国内唯一一台进口设备在宝钢。一般企业只能采用常规的人工检测替代。为了让国内厂家用上国产轧辊机载自动多通道超声波检测设备崔二侉子,杜国华带领团队经过不懈努力,自主研制开发了新一代的机载自动多通道超声波轧辊检测设备,不仅打破了欧美日的行业垄断,还填补了国内轧辊自动检测技术的空白。
2011年度“杜国华创新工作室”共主持、参与完成重大检验检测项目40项,组织、参与完成科研项目10项,完成专利、技术秘密9项,完成标准转化4项,累计创造效益约2658万元。
搜集整理 鲁彬之

制作团队
?主编:鲁彬之 责任编辑:刘艾格 美工:刘艾格 技术:王光烁 审稿:刘莉关于我们:MVE(艾米)即现代职业教育英文单词简称。现代职业教育网(www.mve.cn)力求打造中国现代职教领域第一新媒体平台:垂直门户网站+移动新媒体+优质在线资源+应用服务,打造职业教育颇具生命力和生态特征的协同发展共同体,服务社会,服务到每一个人!我们的宗旨是:服务职业发展,成就美好人生!现代职业教育网——强国尚能 关乎你我!微信号:mvenews
电 话:022-58139959QQ群:23650553邮 箱:mvenews@163.com
网 站:http://www.mv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