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所之路】六和:立足浙江,雄踞沿海,走向国际-智合

【大所之路】六和:立足浙江,雄踞沿海,走向国际-智合

作者 /周正
来源 / 智合
屹立在钱塘江畔月轮山上,有一座始建于北宋的宝塔六和塔。六和律师事务所,名字正是取自于此。一千多年的岁月流转,六和塔惯看钱塘江潮涨潮落,览尽杭州从历朝古都到长三角核心城市的变迁。二十年,六和陪伴浙商一路从意气风发到兴盛壮大,也成就了自己卓著的声名。
两度蝉联“全国优秀律师事务所”,浙江全省唯一一家连续三次被省人民政府评为“浙江省服务业重点企业”的律师事务所,曾获《亚洲法律事务》杂志(ALB)“浙江律师事务所年度大奖”、江浙两省唯一一家“长江三角洲地区律师事务所大奖”以及年度“中国发展最迅速的十家律师事务所”和“中国最大的二十家律师事务所”……六和曾获过的荣誉不胜枚举,仅法律行业内的奖项也足以匹配其区域综合性大所的地位。

如果说北上广是中国律师行业的第一梯队,那么浙江则在第二梯队名列前茅。这个十五年来全省生产总值平均三年跃上一个万亿级台阶,已经超过5万亿惊人体量的民营经济大省孕育了律师行业特殊的“浙江现象”,涌现出一批本地区域大所强所,六和自诞生起就迅速成为其中翘楚。
2008年迁入至今仍是黄龙商务圈核心的公元大厦,这座杭州的世界级地标建筑见证了六和第二个十年的辉煌成绩。在这里,三位创始人为我们讲述了六和的二十年峥嵘。01
不打官司,也要请律师
◆ ◆ ◆ ◆ ◆
1995年9月27日,《中国律师报》第4版刊登了两篇标题“一问一答”的文章:右边短篇的标题是《律师多了,出路在哪里?》,左边长篇的标题是《不打官司也要请律师》,作者是浙江华夏律师事务所兼职律师郑金都。

“当时的全国律师才五六万,就有人说律师多了出路在哪?我说,出路就在左边——不打官司请律师。”手指着已经泛黄的报纸原件,郑金都脸上洋溢着自信地回忆道。
两年的美国访学生活,让曾经的杭州大学(现浙江大学)法律系教师郑金都看到了中美法律市场的巨大差异,却也从中敏锐地捕捉到了国内广阔的非诉法律服务前景。自己的房东和导师都是法学院教授也是律师,房东做房地产业务,纳税却另请税务律师办理,客户召开董事会,会议的召集通知都由导师起草。成熟法律市场中律师的精细分工和非诉业务的高比例在郑金都心里烙下了深刻的印象。
“既然美国是这样,中国律师当然也可以做非诉。”创办一家不打官司、以非诉讼为主的律师事务所的想法,就这样埋在了他心里。
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很快带来了契机。1992年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后,浙江民营经济的信心得到极大鼓舞,并随之蓬勃发展。1996年,我国“九五”计划正式实施,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被列为其中的重要任务之一,代表着中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加速转型。到1997年底,浙江经工商登记注册的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已达153.2万户和9.2万家,民营企业的法律服务需求呈现放量增长的利好态势。
1998年蔻诗泉,郑金都和自己曾经的杭大法律系同事同学俞国根、李静、朱亚元,四个不安现状,希望施展更大抱负的年轻人共同创办了六和律师事务所。

△四位创始合伙人:朱亚元、郑金都、俞国根、李静(从左至右)
取什么所名?“浙大所”原是首选,既贴合四人曾经的教师身份,又有鲜明的地域特色,但因为包含了大学名称当时不被允许。经过一番斟酌,取自钱塘江畔月轮山上标志建筑六和塔的“六和”二字,四人都很满意。六和,又正是源于佛教《佛说息诤因缘经》中的“六和敬”:身和同住、口和无诤、意和同悦、戒和同修、见和同解、利和同均,既是对做人也是对做事的要求。
以“和”为名,也正是提纲挈领地定下了六和此后二十年发展的文化核心。02
两份十年发展纲要
◆ ◆ ◆ ◆ ◆
1998年的杭州法律市场中,90%以上都是诉讼业务,开办一家不打官司以非诉为主的律所,当时负责审批的司法局领导都替他们担忧。但既然选择了这个方向,六和有着自己清晰的规划。
创所第一年,郑金都作为律所主任就牵头制定了律所发展的十年纲要,这在全国范围内都鲜有人为。纲要第一段这样写到:“用三至五年时间,初步把我所建设成为浙江一流、华东地区有影响的律师事务所。”
这样的自信源于三个方面的判断:一是正因为还没有多少人做,非诉业务有着广阔的前景,二来他们四人中三人都是大学老师,一人也是杭大法律系毕业的师兄弟,既有着深厚的法学功底,也有多年兼职或全职律师的实务经验,还有突出的外语能力,最重要的是扔掉“铁饭碗”破釜沉舟,将事务所当成一番事业来开创的决心梦见玉碎了。

△六和律师事务所创始人、主任郑金都接受采访
虽然目标明确了,创所之初开拓业务仍然相当困难,“打官司才找律师”的观念根深蒂固,整个非诉市场都尚在萌芽待培育阶段。
杭州的夏天接近40度的高温,几人骑着自行车疯狂地跑业务,这是勇;在整个浙江法律市场中最早做法律服务方案书、意向书,这是谋。开拓法律顾问业务,先不谈钱,先做方案,几十页的方案让客户都感慨:“原来你们有这么多业务可以做!”同时,经济发展带动企业法制意识的不断提升,普法需求日益见增,四人充分发挥多年教学经历的优势,不断地行走在企业间讲课培训,每一次授课都会带来新的业务。
“以法律顾问为基础,以非诉讼为主,诉讼和仲裁为辅”,这是六和成立之初就确定的业务定位,而服务浙商,成为客户的“法律风险防范专家”则是一直以来的践行。当下十分流行的“法律产品思维”,六和很早就在运用,除了方案书外,每月法律法规提示、新法或案例专项提示、法律顾问建议书、新法专项培训二十年坚持至今。交给客户的阶段性《法律顾问总结》,让顾问服务成果“可视化”,提升了客户体验的同时也拉升了服务收费,甚至在某全国性集团浙江分公司得到认可后上报总部在集团内全国推广,要求各地分公司的法律顾问都照此操作。
法律服务产品创新母鸡叫咯咯,六和还开创了一项重要先河。最近,司法部印发通知在今年年底前组织律师为重点民营企业开展一次全面“法治体检”,了解企业生产经营和依法治理情况,分析企业法律需求和风险点,帮助查找制度漏洞和薄弱环节,健全法律风险预警防范和矛盾化解机制。
“法治体检”的前身正是六和在2005年推出的“法律体检”产品,法律顾问针对的是显性问题,法律体检则是为企业诊断隐性风险,2008年经浙江省司法厅在全省推广后上报司法部全国推广已经有近十年历史,在江浙沿海被广泛实践。郑金都说,六和很早就提出的一句话要成为客户“经营的参谋,法律的顾问”,说的正是要将法律和商业相结合,提升企业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这也正与“法治体检”的内涵相吻合。

△郑金都主任接受《经济半小时》专访
凭借实力和创新,六和在杭州乃至浙江律师行业中迅速崛起。2000年,创所第二年的业务收入就跃居浙江省直律所第一。2001年,中央电视台《经济半小时》的留学归国人才系列节目中,郑金都作为六人之一的律师代表接受了半个小时的专访,此后各级媒体采访报道不断,六和所声名大涨,业务量也随之快速攀升。2005年,创所刚满五年的六和就获得了首批“全国优秀律师事务所”称号,并于2008年蝉联此殊荣。
2008年,到第一个十年发展纲要末,六和的总创收已经高达6800万,是目标3000万的两倍还多,更恰巧是创所第一年340万的20倍。也是在那一年,六和果断迁址到了当时杭城租金最贵的顶级写字楼公元大厦,拿下一整层,客户质量和收费都随之提升。2012年,六和创收突破1.2亿元;2017年再次翻番,达到2.5亿元。第二个十年末,2018年六和已经拥有460名律师和助理,36位合伙人,总分所的创收预计将接近4亿元。二十年来,总创收每年都保持了20%以上的高速增长。
“433”可以概括目前六和的业务构成:40%的法律顾问,30%左右的非诉项目,30%左右的诉讼业务。高比例的法律顾问服务中包含了大量的优质客户,较高水平的收费保证了律所“粮草充足”;非诉项目业务比例根据经济环境有所浮动,最高的时候两者相加比例高达72%。在综合性律所中,这样的高非诉比例在全国范围也是数一数二。

△六和获颁“全国优秀律师事务所”和“浙江省服务业重点企业”03
民主与严管,六和的鲜明标签
◆ ◆ ◆ ◆ ◆
任何组织都有自己的“性格”,主要由创始人或领导者决定,律师事务所也不例外。大学法律系教师同事一起创办律所,除了志同道合之外,从一开始也就决定了这家律所别样的管理风格——民主和严管是六和的两个鲜明标签。
六和律师事务所创始人、高级合伙人 李静
因何民主?创始人之一李静这么解释道:“正因为是同事和同学,六和从一开始就没有内部等级的高低之分,也不像其他律所一人创办,‘一股独大’,创始人团队的高等教育背景自然而然地奠定了六和民主的氛围。”
为了更加规范化地管理律所,郑金都很早就参考国外和业内先进的管理结构在所内设置了完备的组织架构,民主则渗透在每个环节中。
六和的管委会由民主选举产生,三年一届,先选主任,主任提名四名管委会成员并预先安排明确分工,另外四名在所内海选,全民投票,管委会会议每月召开。所务委员会更是充分体现了全所民主,13名委员由合伙人、律师、助理、行政、分所五类代表组成,高兮妍每一类代表还有细分,每季度召开会议,针对事务所管理和员工利益等各个方面提出意见,由管委会100%给予反馈,充分掌握、及时改进律所发展中的方方面面。监事会的设置,则更完善了律所的民主管理体系。
“制度高于一切,所的利益高于一切。”郑金都说,这是对六和严格管理的总结。行政、业务、财务三大类,从最初的三十几项到现在的七八十项制度,六和的管理体制在不断完善。尤其在业务方面,每个季度的全所员工大会上执业纪律都是必定会强调的重点,如果将律所当作一个生命体,“高度自律”就是六和显著的行事风格。
李静则这样解读六和的严管:四人主要都是大学教师出身,甚至可以说都是没有什么社会关系的“穷书生”,全凭真才实学,靠实力做事业。“我们严格自律谌怎么读,也希望六和人都能按照这样的标准要求自己,所以制定了非常严格的制度规则,确保律所的发展不会走偏。”
“民主凝聚人心,严管守住底线。”郑金都说,两者相辅相成构成了六和独特的管理风格。04
综合考评,严格晋升
◆ ◆ ◆ ◆ ◆
对于律所发展每个环节的高标准要求同样体现在晋升机制中。六和的合伙人晋升有着7个环节多维度的复杂审核标准,执业五年以上,在所内三年以上是基本年限要求,连续两年考核指标达标则从为人处世、社会公益、青年律师培养、风险等数个大的方面、几十项小的指标全面考量。晋升普通合伙人需要现有合伙人三分之二以上投票同意,晋升高级合伙人则需要五分之四以上投票通过。
为何要设置如此多的指标?郑金都说,业务方面的能力只是一个基础,志同道合才是“和”的本质,六和有着浓厚的严于律己的氛围和社会责任感,所以要全方位考量合伙人的责任心、公益心和入伙风险。
不以业务创收为唯一指标,始终强调综合评价,让六和的分配机制也具有鲜明特色。创所之初,六和就实行了当下很多逐步转向一体化的大型律所才采用的综合考核分配制:60%由业绩决定,40%进行综合打分,指标包括参与律所管理、社会公益事业、青年律师培养、媒体报道和个人影响力等多项参数。即便在五年后根据律所高速发展的需要调整为提成制为主,律所层面仍然设置了法律援助、媒体宣传、发表专业文章等几十个类别的年终奖励,鼓励律师在业务之外为律所发展做出贡献和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每年都是一笔不小的投入。

△2008年,六和所捐赠30万在建德市邓家乡援建六和律师希望小学,系浙江省首家律师希望小学
随着事务所向综合性大型律所快速发展,所内团队制度逐步落地,由合伙人牵头的八大团队覆盖了近一半人员。在六和,拿到执业执照的律师必须满两年以上才能申请成为独立律师,由律所进行单独业绩考核。进入团队的独立律师,则以团队总业绩额考核,协作性和抗风险性更强。现有以提成制为主,薪金制为辅的双轨制分配体系下,合伙人和独立律师提成,非独立律师和助理授薪,兼采了两种分配制度的优点。
“下一步我们还考虑设置律师的分级制度,分1到7级,加强综合考评,比如你公益分数不够就不能升级。”郑金都说,无论是有利于事务所的,还是有利于社会的,“很多事还是要有人做”。05
三分之二以上业务都有合作
◆ ◆ ◆ ◆ ◆
创所之初,六和的三年发展规划中设置了三个重点专业组——金融、建筑房地产和涉外业务。“这是当时的市场核心需求。”创始人之一朱亚元说。
六和律师事务所创始人、高级合伙人 朱亚元
与学长郑金都一同创办六和前,朱亚元已经做了近十年律师,后几年,他将业务重心逐步转移到公司业务和股权投融资方面。当时的浙江民营企业数量已经剧增,企业法律服务需求还在逐渐放量,但非诉业务的上扬趋势已经非常明显。
2001年,朱亚元和李静一起考取了律师从事证券法律业务资格证书,同年,他承办了第一个证券业务项目。2003年起,浙江企业开始大规模推进上市,资本市场一片火热,公司证券业务极速发展。2006年,六和的第一个上市项目圆满落地。
实际上,六和的第一个十年发展纲要中已经相当具有前瞻性地根据企业的发展规律规划了包括证券、公司、风投等在内的八九个重点业务部门。随着浙商的成长壮大,规划中的业务领域一一先后得到印证或有所调整。为了全面满足客户需求,向综合性大所发展,六和的业务部门也逐步新设。目前,六和共设有公司业务、证券与资本市场、基础设施与建筑房地产、金融与财富管理、知识产权与信息技术、国际业务、政府法律顾问、破产管理与债务重组、争议解决、刑事等十大业务部门和三十个专业组。
业务部门的设置始终坚持“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除了紧贴市场环境和企业需求,也根据浙商特点而有所创新扬州寄语市长。“比如浙江民营企业家财富的核心是企业股权和境外股权投资,我们做金融和财富管理就专门组织二十几名律师重点研究家族企业股权传承课题。”朱亚元说。
“除了分业务部门外,我们把专业建设做得更加细化,特别设置了专业负面清单。”郑金都说楚人隐形,这也是六和的一个创新。专业负面清单也叫所内的特许专业,证券、破产等11个专业对律师的专业能力及其他相关经验要求高,从品控角度考虑不经律所审核许可不得从事。
同时,为了通过协作把业务做大,更好地服务客户,除了要求每名律师只能选择1至2个专业外,六和在内部强调“专业分工,团队合作”十三号怪异岛。
“例如一个金融律师接到刑事业务缠上小逃妻,理论上他也有能力承办,但是我们规定必须建立合作交给刑事部的律师主办,而他可以调配团队中的律师和助理参与、学习。”郑金都举了一个例子,“包括我们的法律顾问,必须要求两人及以上组成团队提供服务,一方面是保证响应及时,一方面是保证服务的全面性。”目前,所内三分之二以上的业务都由合作完成。
“作为综合所,六和实际上希望每一个业务部门都做成一个精品所,以客户为导向组团服务,所内设置协作机制和利益协调机制,实现‘1+1>2’的效果。”李静说。06
从通才到专才的内生式培养
◆ ◆ ◆ ◆ ◆
出身于法律系,李静在杭大时又修读了管理学院研究生,还考取了当时通过率极低的注册会计师资格,这样的复合专业背景让他在律师执业中具备了突出的优势。而对所内复合型人才比例的要求,六和二十年的发展纲要中每个阶段都在强调,标准不断提升。目前,六和有相当数量的律师还拥有注册会计师、特许金融分析师、税务师、工程师、经济师、专利代理人等专业资格。
律师行业专业化建设的大环境下,更加强调律师的“一技之长”,但六和二十年来始终坚持“从通才到专才”的培养模式。一方面是借鉴了高校中从通识教育到专业课程的成熟培养经验,一方面也是出于对人才培育的社会责任感。
“一个律师很难保证一辈子只做一种业务。”郑金都解释道,“即使是选择了诉讼方向的,我们也要求学习非诉,这是为了他的长远发展考虑,真的也是在为社会培养人才。”

△ 六和开展所内培训
二十年前刚成立时,六和就在所内实行导师制,从助理阶段就开始“传、帮、带”。同时为了弥补传统学徒制的不足,又在所内创设了青年律师培养小组,由民事、刑事、法律顾问、非诉项目等不同业务领域的律师组成导师团,还专设由资深律师担任的“人生导师”,全方位地保障青年律师的成长。
“一开始特别忙的时候,我们也是每周至少一到两次业务学习,二十年坚持到现在。法律行业很残酷,不学习就被淘汰,所以六和一直把培训抓得非常紧。”李静说。
六和的常规课程主要分为三大类:一是知识类,涵盖经济、税务、技术等多个方面,比如区块链就会请外面的专家来讲;二是技能类,政府法律顾问如何服务、诉讼技能如何进阶等等课程数量颇多;三是风险类,始终反复强调执业纪律和风险。团队中还有各自各式各样的培训内容。行政部门下设的研究室负责和业务部门对接需求进行课程研发,保障了课程的供给和更新。

△ 2018年第五期六和青年骨干律师培训班
此外,针对执业三年左右的律师,六和每年拿出一大笔资金与高校联合开办青年律师骨干培训班,去年是华东政法大学,今年是中国政法大学,至今已有五期。“这个阶段的律师处于业务上升期,既希望得到单位的认同,也想要开拓视野,选定专业方向。”郑金都说,青年骨干班给这批律师起到了很强的助推作用,而律所和高校合办律师培训班也是六和的一大创新。
长期坚持业务学习和专业建设,再加上与生俱来的“学者气质”,让六和一直重视学术研究,在行业内历年的论文比赛中几乎囊括了所有第一名,既是论文数量最多,也是获奖最多。“六和律师”与“专业素养高”划等号,青年律师从中获得了职业的尊严感,同时也激励起提升自我的责任感,如此正向循环让六和在内部源源不断地培养出优质人才。内生式的培养模式让在六和成长的律师们有着很强的文化认同感,二十年来,六和的人才团队始终“进多出少”。07
立足浙江的“地方诸侯”
◆ ◆ ◆ ◆ ◆
时至今日,中国大型律所的规模化脚步仍未停歇,不仅有京沪大所的持续多点布局,也有个别地方大所的快速全国化。浙江律所的发展则有着明显的区域特征,成就独特的“浙江现象”:浙江“九大亿元所”中,七家为本土品牌,且多发源于杭州,全国知名大所的分所不断涌入,搅动池水,却至今也难以撼动本地所的统治力。
“浙江现象”源于浙商的蓬勃发展,近三十年来,服务浙商的律师事务所随之在区域内崛起,不仅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也紧跟企业的改革创新持续提升法律服务水准,走在全国前列。2017年,浙江全省生产总值51768亿元,民营经济的占比高达65%。庞大的经济体量孕育出充沛的法律服务需求,也造就了浙江律所深耕省内、较少向外布局的特点,六和的前二十年的发展中亦是如此。
△六和的浙江省内舟山、义乌、湖州、温州四家分所
2008年9月,六和舟山分所开业,看重的是海洋经济;12月,义乌分所开业,瞄准的是国际商贸。此后十年,六和没有再设分所。直到2018年初,1月份湖州分所和温州分所接连开业,六和的省内布局才更进一步。
“温州我们看重当地资本市场的潜力,同时是布局浙南,延伸到闽北;湖州资本市场同样有政策助推放量增长,也是布局浙北,延伸到苏南、皖南。”郑金都说。
开分所为何如此谨慎?郑金都解释,无论以已有律所加盟或在当地吸纳优秀律师的形式开设分所,合适的人是关键,六和非常强调总分所紧密一体化管理,所以规模方面不急于扩张。“律所发展的质和量需要并行,对于发源于北京上海的全国性大所来说,可能先侧重‘量’,而对于六和这样的区域所更注重‘质’,所以我们把精力都主要放在了总分所的一体化上。”
管理上,六和设有分所管理制度,还在舟山分所专门召开总分所行政工作人员会议,“分所支持清单”列明了总部需要提供支持的各类内容。立案通过OA系统一体化审查,业务方面借助总所力量实现联动,培训通过在线系统云端同步,让六和的总分所除了办公区域分离外几乎可以视为一个整体。
六和的国内布局虽然谨慎,国际化却随着浙商的步伐顺利开展。“浙商到哪里,六和的法律服务就延伸到哪里。”这是郑金都一直挂在嘴边的话,浙商“走出去”,六和自然跟随,保驾护航。
△六和硅谷、纽约、温哥华办事处成立
2017年5月,六和的美国硅谷、纽约办事处同期成立;7月,加拿大温哥华办事处成立。当浙商客户有境外项目时,视情况由六和律师随同出国,或与当地律师组成法律服务团队,由六和律师直接与客户对接,保证沟通的顺畅和服务的及时。六和还有一张详细的合作律师清单,合作国际律师团队几乎涵盖了美国所有的州,覆盖各个专业领域,并且进行了层级分类,为的是根据不同项目匹配最合适的境外律师,这样的模式得到了客户的高度认可。
“地方诸侯”——实力强劲站稳区域,在全国有影响力,能直接对接国际业务,郑金都认为这四个字用来形容六和特别贴切。08
以凝聚力为核心的六和文化
◆ ◆ ◆ ◆ ◆
让郑金都一直感到很自豪的一点,是六和的员工来自全国20多个省市和浙江省各个地区,多地域、多语言和多文化背景的和谐共处和相互融合,让六和的文化更加多元,更强调凝聚力。
打造“以凝聚力为核心的六和文化”,事务所“12312亲情工程”建设坚持了十几年——每年一只生日蛋糕,两年一次员工出省或出境旅游,每年三八妇女节、五四青年节、中秋佳节三个节日组织活动,一次新春团拜,两年一次体检。六和的官网上设有“六和文化”专栏,十年如一日地记录了六和人足迹遍布全球的集体出游和各类节庆活动的魅力身影。
△左上:摩洛哥游 右上:六和丽人节
△左下:留学归国人员联谊会成立 右下:新春团拜会大合唱《你好,六和》
此外,六和还积极开展“六和人文”系列讲座,设立“六队一团”——六个运动队和一个艺术团,丰富员工的业余生活,在紧张的专业工作之外感受“家和万事兴”的温暖。
“最近我们还刚成立了留学归国律师联谊会,六和现在30多名律师有海外留学工作的经历,首任会长沈佳颖拥有中国大陆、香港和美国纽约州三地执业资格。另外还要成立专门的民主党派人士联谊会,充分发挥律师参政议政的作用。”
郑金都说,他始终觉得六和就是一个家,“家和了,心就齐了,心齐了,目标就统一了,就能凝聚人心,共同发展。”09
下一个十年
◆ ◆ ◆ ◆ ◆
1998年到2018年,六和的两个十年发展纲要已经全部达成规划目标,目前战略规划与发展委员会正在紧锣密鼓地制定第三个十年发展纲要。
纲要需要着重解决几个方面的问题,其中一个是管理层的迭代,虽然六和很早就积极安排青年律师进入管理层,比如目前的管委会9名成员中,大多年龄都在50岁以下,但十年之内管理重棒的交接是必然,如何平稳过渡,并向更长远的“百年六和”发展,考验着现任管理者们的智慧。

身为现任浙江省律师协会会长,郑金都也更清晰地看到浙江法律市场的汹涌变化。近五年来,“百人所”、“亿元所”不断出现,外地大所瞄准浙江不断开设分支机构,虽然像六和这样的本地老牌大所依然屹立潮头,但也面临着业务冲击和人才竞争。内生式人才培养很稳很扎实,但速度却不很快,六和的优秀律师受到其他律所青睐,巩固队伍的同时也要不断引进人才。
工匠精神是六和着力专业化建设一直所强调的。作为大型综合性律所,六和同样拥有一批像专做刑事业务的田暐律师,专做知识产权的后起之秀徐淑慧律师,婚姻家事和财富管理专业律师杨捷,专做资本证劵业务的张琦律师、陈其一律师等一批优秀专业律师。杭州是互联网之城,“中国硅谷”,是创新的代表,既有阿里巴巴这样的巨头,也有数量庞大的初创企业,两者的法律服务需求迥异。已经呵护浙商成长二十年,六和会进一步强化专业分工,同时积极适应本土浙商的新特点,与时俱进地提升服务品质。
当大所们纷纷意识到律所品牌的重要性,投入人力物力火热建设的当下,郑金都坦言,六和在这方面近些年稍稍弱了一些。尽管在区域始终名列前茅,律师人均创收接近200万元,但在开拓市场时,这个数字可能甚至不如规模大所的律师人数更“好用”,六和在这一块不太占优。郑金都说,律所的品牌,“品”字代表了品质,代表了专业和服务的竞争力,六和已经得到广泛认可,而“牌”字代表了知名度,代表了律所在行业内外的影响力,未来会成为六和建设的重点。
将对内的专业研究转向对外的专业研讨,把青年律师培养和面向客户的宣传结合到一起,六和成立了“六和研学院”。“下一步我们计划把研学院和业务部门打通,由业务部门提出哪些市场需要课程和宣传推广,研学院承接课题并作为对外的统一平台和出口。”研学院院长朱亚元说。
六和曾经的8个字发展战略——“内强体质,外拓空间”,郑金都说,思路不变,内容有所变化:省内布局将积极推进宁波和台州分所建设,省外也将适度开设分所,优先考虑上海、南京、北京,包括境外地区如香港和一些华人聚集、华商活跃的地方。未来,当律师事务所名称去区域化,不再以“浙江”打头,六和会坚定地走向全国。
“立足浙江,长三角地区名列前茅,国内一流,直接接轨国际业务的国际性律师集团”,郑金都说,总创收15到18亿,力争20亿,律师人数、总创收、人均创收、专业竞争力、分支机构、社会和行业荣誉以及社会影响力七个方面的综合指标排名全国15到20名,这是六和下一个十年的定位和目标。

△ “六和精神钱江潮”10
结 语
◆ ◆ ◆ ◆ ◆
浙江,文化底蕴深厚,经商氛围浓厚。改革开放40年,浙江是为数不多将改革和创新始终贯彻发扬的省份,也造就了浙江的律师务实严谨,追求法律服务本真的态度,同时又始终紧跟经济和技术的发展不断学习、不断创新的进取精神。以和为本,以质为重,六和是律师行业“浙江精神”的代表。
从提出做一家“不打官司、非诉为主的律师事务所”的超前设想,到一手创办、管理六和至今,郑金都说:“客观地讲真的很辛苦,但我也确实很投入。没有十全十美,只有尽心尽力,至少对这二十年的发展还是满意的,付出是值得的。”
十年前在一片惊讶声中整体搬迁到公元大厦20层,六和此后又拿下18层和10层。如今,22层也已经签约完毕准备装修,六和还在高速发展。为什么不考虑搬到更新的大厦?郑金都说,其实主要原因很简单——客户过来停车方便。六和的服务精神,可见一斑。
蓝图已绘,律所第三个十年,乃至“百年六和”的精彩画卷,正在展开。

责编/Joe 编辑/Angie 分类/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