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揭秘】漳州平和坂仔镇发现“北斗七星”土楼群奇观-坂仔人坂仔事

【大揭秘】漳州平和坂仔镇发现“北斗七星”土楼群奇观-坂仔人坂仔事

东南网漳州6月27日讯(通讯员 赖友信 林何新 文/图) 在世界文化大师林语堂的故乡平和县坂仔镇,老人们时常说起“北斗镇铜壶”、“七星伴月”等口口相传的俗语。当地在做土楼保护与开发规划时惊奇发现,镇区附近排列着的七座土楼:环溪楼、宾阳楼、庆阳楼、薰南楼、黄墘楼、后厝楼和五美楼,呈北斗七星之状排列,点缀在万亩柚林蕉海之中。坂仔的北斗七星土楼群是因其位置所定的,七座土楼分建在铜溪两岸,从五美楼到环溪楼的建设,时间跨度80年,到兴建最后一座环溪楼时,其楼联即包含“北斗祥光”、“南山佳气”等字眼,道出了北斗七星土楼群的形成。
有心人近日发现,林语堂故居与七星土楼群在方向、位置上的联系同北极星与北斗七星在方向、位置上的联系都吻合。这七座土楼和林语堂故居串点成线,形成“七星拱北极”的景象,蔚为奇观。

坂仔镇北斗七星土楼卫星图
壮观 七座土楼如北斗七星
站在高处俯视,这七座土楼的排列顺序和间隔距离,就像天象中的北斗七星,因此被大家称为七星土楼群。这七座土楼,分布于东风和宝南两个村,陈丽峰建设历时80年之久。
环溪楼在北斗七星土楼阵形中,属摇光星之位。环溪楼因环溪而得名,为双环圆土楼,楼匾有落款“嘉庆丁丑初春”,楼联“南山佳气护长垣规模豫大,北斗祥光辉画栋景象昭明”,落款“年家世教弟曾文粹拜题”。据查证,曾文粹为举人出生,时任南安县教谕。环溪楼高三层,直径45米,占地面积1609平方米,内楼共分18个单元,113间房,二、三层设通廊,建于清嘉庆丁丑年(1817年),距今已有200年的历史,是一座有着丰富人文历史底蕴的闽南风格土楼。令人称奇的是,楼门、楼内明台和楼埕所用的花岗岩条石,都是巨大的完整的一块,平坦如砥,而且打磨得非常精细。在外楼楼巷还设有两扇石门,有如两道屏障,拱卫着主楼,往外还有三环低于主楼的外围楼裙,高低错落有致,远望环溪楼呈雨伞状小鬼遇到兵,浑然天成,别具一格。
宾阳楼建于清嘉庆甲戍年(1814年),在北斗七星土楼阵形中属开阳星,此楼中的井盖为三眼井盖,大概是楼主取三阳开泰之意,同时又蕴含了古人防范家人不慎落井的安全意识及建造智慧。楼联的上联:通爽气乎西山地锺瑰宝铜壶宝鼎物新华;下联:宾朝曦於阳谷天启文明凤髻鹅毛仪羽现。楼联的作者蔡本俊,是清乾隆年间大学士蔡新的第六个儿子,清嘉庆四年(1799)获嘉庆帝赏“一体殿试”,任过南宁知府、刑部外郎等官职。
庆阳楼建于清乾隆癸已年(1773年),是方形土楼,由于外墙用青砖砌筑,所以俗称砖仔楼。此楼在北斗七星土楼阵形中属玉衡星。立有楼联,上联:锺毓凝辉为创为垂光绣闼,下联:明阳正丽卜年卜世焕层楼。楼联作者曾兆鳌,清乾隆三十年(1765年)乙西科中,清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庚戍科石韫玉榜恩赐进士,钦赐国子监学正。楼联作者在刻楼联时,有漏笔划,甚至落款连自己的“兆”也没刻上去,只是留个位置而已,所以现有楼联落款为“曾 鳌”其中缘故有待考究。
薰南楼始建于清乾隆年间,为两层单元式圆形土楼,建筑总面积2675平方米,占地面积3300多平方米,由两代人建了22年才落成。楼内建筑分为内外两环,分成12个扇形单元,每个单元均由前后两进、天井及两厢廊组成,这种闽南风格的四合院,在公共性之外注重私密性单婉晶,算是福建土楼中一种独特的格局。薰南楼整体规划布局周密、用料考究,保存较多漆金镂空透雕木构件,具有独特的景观和文化底蕴,2005年12月被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薰南楼楼门由细琢的青岗石砌成,对称整齐,大气宏伟,楼名及楼联由清乾隆年间进士何子祥题写,遒劲有力。“嶂列屏开石阙祥云依圤极,风和日暖天炉宝气焕南山”。薰南楼各单元台阶、天井、庭院均用精雕细琢的石板构砌成,梁架和门窗的木雕,构图精美,清一色的漆金镂空透雕,雕功精致,是不可多得的民间艺术精品。
黄墘楼原取名黄乾楼。当该楼竣工落成时,正逢清弘历登基,年号“乾隆”,为了避讳皇帝年号,当时楼主赶紧把“乾”改为“墘”,以免招来家族杀头之祸。现暂无文字记载,该楼始建于何年,据当地老人讲述的故事及保存下来建筑的风格,推测该楼可能建于清康熙末期或雍正年间。“黄”代表土色,五行之说土居中,寓意“正道”。“乾”代表“天道”,正道与天道相近相通,蕴藏了古人遵循大自然的发展规律之愿。因为墘是溪水边的意思,恰巧楼前就是铜溪,所以把“乾”改为“墘”也正合楼名之意。从中可以看出,楼主是有雄心大志之人。该楼在北斗七星土楼阵形中属天玑星。
后厝楼为台湾“顺天皇帝”林爽文的出生地,建楼时间和黄墘楼的建楼时间相近,现保存着的楼房为后期所建,传承着原有的建筑风格。林爽文在清乾隆五十三年从台湾押回北京问斩,因担心受牵连,后厝楼的原居住者全部搬到外地居住。现在居住的百姓,均是林爽文死后几十年原楼倒塌后,在旧地重建楼房居住的外来者之后人。“后厝楼”这个楼名不显眼,楼的建筑也不大,是一座与众不同的扇形土楼,像一只站在地上的鸟朴初珑。传说林爽文是一只神鸟转世,与这座楼的楼形相应;“后”字上古称君主,巧合林爽文自封过“顺天皇帝”。因有这传奇故事,这座楼成了一座不简单的楼,它在北斗七星阵形图中属天璇星。
五美楼,据台湾林氏族谱记载已有500年的历史,但从现存的建筑勘查推断,应建于清朝早期。现保留下来的文字,仅有楼牌“五美楼”三个字白朗起义,其余已查不到。“五美”代表这是集“金、木、水、火、土”五行的上好之地,是一处风水宝地。楼主当初的心愿是希望在这个风水宝地建楼居住,让子孙后代行走正道,考取功名利禄,攀龙附凤,平步青云,以此光宗耀祖。五美楼,俗称牛尾楼,传说楼附近的一个小山包——福仙埔是一头睡在地上的金牛,牛尾巴正好垂到五美楼,原来那里有一块溪埔,形状极象睡在地上牛尾巴平放的样子,这楼俗称因此而来。五美楼子孙繁衍吉昌,乾隆十年间,十七世林籫公,时年方十六,偕其弟锥,由厦门买棹渡台湾,寓于彰化县旱溪庄,即今台中之近郊。台湾宗亲于1990年8月5日夏妍的秋天,1991年5月14日,1992年6月3日,相继回坂仔认亲,建祖祠堂。并写下一首诗:本是同根生,亲情深似海,血缘自相通,圆房朝日红。它在北斗七星土楼阵形图中属天枢星。

薰南楼
神奇 林语堂故居巧合北极星之位
林语堂的故居位于宝南村花山溪畔,由林语堂父亲林志诚来平和传教时所建。坐西朝东,由前厅、厨房、主房和小阁楼等四间相连,平面呈“同”字形,占地面积120平方米,砖木结构。林语堂故居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故居内收藏有林语堂从童年到老年各个时期的珍贵照片数十幅,以及林语堂先生的部分著作、书法名家为林语堂故居创作的作品,还有林语堂童年时代的餐桌、竹扒、米桶、蓑衣、斗笠等生产生活用品。
近日,当地有心人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从高处看,林语堂故居正好是处在北斗七星土楼群所围绕的北极星的位置。北斗七星和北极星,在古代就是人们用于辨别方向和判断季节变化的根据。它们之间的位置基本不变,但方向会随季节的变化而变化。天枢、天璇、天玑、天权四星组成北斗七星的"斗",柄状三星分别是玉衡、开阳、摇光。在北斗七星勺口顶端的两颗星,即天璇星和天枢星,从天璇星向天枢星方向连线,再从天枢星朝斗口方向延长5倍就可以找到北极星。天璇星和天枢星也称作“指极星”。根据谷哥地图上标出的距离,从天枢星之位的五美楼到林语堂故居的距离恰好是五美楼和后厝楼距离的5倍,北极星的位置就是现在的林语堂故居。有一位老者说,“也许正是机缘巧合,经过了几百年的沉淀,自然与人文和谐交融,碰巧诞生出一代文化大师林语堂。也许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天地人合一吧”。
“如果我有一些健全的观念和简朴的思想,那完全是得之于闽南坂仔之秀美的山陵。”作为林语堂的出生地,坂仔的青山秀水影响了林语堂后期的文学创作和思想修为,同时林语堂也为坂仔打开了一扇面向世界的大门,让越来越多的人认识这里的灵山秀水,坂仔也成为了一个名气不小的人文和自然旅游胜地。坂仔镇是“全国重点镇”、“全国环境优美乡镇”、“福建省文明乡镇”,这里的自然条件得天独厚,乔木四季常绿许雯may,花果月月应市,是一片绿色的世界。天象、地理、人文,和谐相处,随着北斗七星土楼以及“北极星”林语堂故居这一奇观的新发现,这里更被赋予神秘浪漫的色彩,吸引更多的人们到此探秘游玩。
规划 泡温泉逛土楼提升旅游体验度
林语堂是漳州市十大名片之一,作为大师的出生地天阅网,坂仔镇抢抓机遇,倾力打造“语堂故里”文化名片,此次,这一奇观的发掘,为坂仔注入更深的文化内涵。
据了解,下一步,坂仔镇将进行综合规划,在环溪楼旁的凤髻峰山顶上建一个“北斗七星土楼群观景台”,游客在观景台上可观看到铜溪两岸的北斗七星土楼群和毗邻的“北极星”林语堂故居。同时也可观赏到坂仔的高山美景,如林语堂笔下的石齿山、十尖山以及南寮山、峨嵋山,拥有许多摩崖石刻的“凌云谷”、河角城堡,等等。
坂仔有丰富的温泉资源,温泉的水温常年保持在55℃—65℃,属高氟水,达到医疗矿泉水的水质标准,属十分珍贵的地热与旅游资源,日出水量达千吨,且富含偏硅酸和多种对人体有益的矿物质。结合北斗七星土楼群、“北极星”林语堂故居等景点的开发,可以让游客有深度的游玩体验,在这闽南特色小镇住上一夜,在林语堂故居听故事,品奇兰茶,逛土楼,泡温泉,感受‘林语堂式’的闲适生活。
来源 东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