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时期的产业园区”——如何打造智慧发展之路?-东瓯智库

“转型时期的产业园区”——如何打造智慧发展之路?-东瓯智库



转型期我国产业园区的发展面临产业定位不清、产业关联度不高、产业集聚效应不明显、园区规划缺乏引领力量、园区缺乏自我循环发展能力等困境。应以园区系统规划为突破口,统筹园区战略规划、产业规划,落实园区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等空间法定规划,融合重大项目规划和投融资规划,打通园区设计和景观规划等工程建设规划,对接土地利用规划,实现项目落地,从而促进产业园区形成自我造血功能,融资融智,实现智慧发展。

从1979年设立蛇口工业区算起,我国园区经济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园区通过产业集聚,产生了极化效应和扩散效应,同时带动区域经济快速发展,已经在城市和区域经济版图中承担重要的“增长极”角色。产业园区往往也是城市与区域技术创新和现代化产业建设的排头兵,在对外出口创汇、园区土地开发、吸引就业和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在当前新一轮全国产业园区投资热潮中,产业园区再次成为促进地区工业化、协调城市空间布局、城乡统筹发展、促进城乡一体化的重要手段而受到各级政府的普遍重视。然而,新时期产业园区的发展背景已经显著改变,产业园区的发展正进入一个关键的转型时期。随着我国逐步向市场经济转型,园区的各项优惠政策将逐渐削弱,我国产业园区发展和建设已经不能沿袭早期的模式。园区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如何在智慧城市、智慧园区概念时代横行的区域竞争中脱颖而出,实现园区的智慧发展,是目前国内众多园区管理者和园区经济研究者关心的核心议题。我们会从规划引领园区智慧发展的视角出发,探讨如何通过系统规划实现园区的融资融智步之霸,引领产业园区经济社会实现自我造血循环和智慧发展。
转型时期我国产业园区的发展困境
面对发展环境和体制的转型,我国产业园区的发展普遍存在园区定位不清、区内产业关联度不高、产业集聚效应不强、园区规划未能有效引领园区智慧发展、园区不能自我造血循环等困境。
1、产业发展定位不清
产业园区化已经成为我国产业发展的大趋势,但产业进园仅仅解决了产业集中或集聚的问题,对园区的定位盲目仿效甚至复制国内外成功园区的模式,重引进园区的投资,轻园区的规划管理,缺乏对园区功能的系统研究,导致产业园区的定位不清晰。大多数园区没有明确的主导产业,产业体系雷同、规模小、重复建设多、水平低、创新能力弱、消化吸收能力不强,专业分工不明确,产业体系中主导产业门类太多,范围太广,缺乏因地制宜的产业定位,不利于资源的集中配置,凸显不了主导产业的主导作用,从而不能形成区域的核心竞争力。
2、产业关联度不高,集聚不足
产业园区不是简单的企业堆积,而是要形成具有极强竞争力的产业链,在这个链条中企业只从事某一产业或相关产业的生产和服务,成员之间有广泛的劳动分工和紧密的、基于长远关系的合作,并由此构成了产业生态系统。我国多数现有产业园区的产业链条短,延伸不足,缺乏终端产品,链内结构单一,链条之间缺乏关联性[5]。部分园区试图强制进行不自然的联合,或将区域发展看作一种纯技术的建构楼住有情人,臆想通过技术专家的分析,找出产业链缺失的环节来设法补救,同时各种技术、金融和信息中介服务机构也比较缺失。
园区经济的价值在于产业集群,产业集群的合理性在于它有效降低了各种交易成本。发展产业园区经济具有“马太效应”,一旦园区经济走上正轨,整个产业链建设完成,它就能够源源不断地带来更多的企业、资金、人才和商机,只有这样,城市的人望、核心竞争力才会得到提升,政府也会因为经济发展、税收增加而拥有更大的活动空间。
然而,现阶段我国集群发展的主流仍是建立在低成本基础上,位于产品价值链微笑曲线中部低附加值区域的产业集群,园区企业间没有形成共生体系。多数产业园区尽管有较高水准且共同的用水、电、热及交通道路等基础设施,但同在一个园区内的企业间的关系如同现代高楼公寓里的邻居,几乎没有任何关系。
3、园区规划缺乏引领力量
由于园区规划的特殊性,需要在规划的研究与编制过程中,突出空间的合理高效利用,深入研究园区的产业选择和产品体系,编制系统的产业规划。产业规划是空间规划的前提和基础。园区发展的核心不是厂房、道路、绿地、景观和市政系统等的工程建设,而是如何从当地资源、能源禀赋及经济发展的基础条件出发,构建主导产业、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小宅门,研究产业链,并从空间和时间两个维度对园区的产业发展作出科学、合理和可操作性强的产业规划。
产业规划如同人的内在修养,空间规划则如同人的着衣外表变形机体,轻重缓急是显而易见的,但正如好衣服可以增加人的整体表现一样,一个好的空间规划会极大地促进产业规划的实施,反之则会限制或制约产业规划的有效实施。然而,现阶段我国多数园区的规划还普遍存在重外表空间、轻内在产业的倾向,导致园区规划缺乏内在品质,从而不能对园区的整体发展起到引领作用。
4、园区缺乏自我循环能力
发展园区经济的目标是要通过管理产业要素集聚,形成一定规模之后使园区进入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走内生式发展道路为核心的“二次创业”“多次创业”的阶段。通过提升产业园区的内生发展能力,全面增强园区自力更生、自我造血、自我发展和自我循环的能力。
目前我国多数产业园区还处于初期发展阶段,规模和科技、经济实力均有限,还只能依靠招商引资来集聚生产要素、扩大规模,通过自主创新促进本地企业及产业发展的能力非常有限。园区企业产品的科技含量和装备现代化程度不高,技术开发投入不足,创新能力不强,尚未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因而缺乏自我造血功能,不能形成内生式的自我循环发展。
产业园区发展趋势对园区规划的要求
从20世纪80年代的经济技术开发区、出口加工区和保税区,到90年代的高新技术开发区,再到21世纪以来的生态产业园区、产业生态新城,我国的产业园区逐渐向多功能、综合化发展青虾的做法。产业园区的发展在类型、功能、产业、空间和市场需求等层面均呈现出新的特征,从而对园区的规划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1、园区类型综合化要求规划具有战略高度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分别设立了开发区、高新区和保税区等许多不同类型的产业园区。这些园区的功能定位在设立之初是有差别的,以满足不同层次园区发展的需要。例如,开发区的功能定位主要是发展外向型经济,实行“以发展工业为主、以利用外资为主、以出口创汇为主”的“三为主”政策;高新区最初的初衷也是依托大学和科研机构,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业,推动自主知识产权的科研成果转化和产业化。
然而,经过多年的发展,各类园区在功能上出现了相互融合的趋势。例如,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国内外环境的变化,开发区传统的“三为主”政策受到挑战;各地高新区也逐渐强调发展外向型经济,纷纷引进外商投资,扩大出口增加外汇,使高新区具有强烈的外向化趋势。在这样的趋势下,园区的规划已经不能站在以前单纯就园区论园区的层次对园区进行定位双人舞慢三,而是需要站在全球化、信息化和现代化的视角,对园区进行综合性的战略研究,解决园区宏观层面的战略问题。
2、园区功能复杂化要求规划具有功能广度
受城市功能分区主义的影响,城市居住和产业功能被人为分割,产业园区往往被单纯看成是制造业集中地置于城市的一隅,居住、商务和商业等服务功能被明显排斥在外。然而,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快速推进和产业水平的不断提升,各产业发展出现了融合化的趋势,产业的融合发展是当前各类产业园区发展的大趋势,即便是以发展制造业为主的产业园区,也需要现代服务业的积极配合。各类园区开始强化现代物流、商务服务、研发、信息咨询和中间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建立完善的产业支撑服务体系,包括前向关联产业和后向关联产业,以促进现代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的融合发展。园区规划必须充分认识到这一趋势,在规划中竖立园区功能综合性理念,以产业新城的概念规划产业园区,以适应园区复杂化的功能要求。
3、园区产业集群化要求规划具有产业深度
从现代产业空间组织形态看,产业园区的发展一般要经历园区化、链式发展和集群化三个阶段。随着我国园区经济的不断升级,近年来我国部分园区已开始出现产业链式发展和集群化的趋势。在此背景下,我国建立了不少诸如循环经济产业园等类型的新型产业园区,大力发展产业链经济,加快产业集群的进程。产业链式发展和集群化发展是未来产业园区发展的方向之一,这对园区的产业规划提出了比传统产业发展规划高得多的深度要求:产业规划的编制必须站在产业规划“详细规划”角度,深入研究选定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叶赫那拉公主,为园区的招商提供招商目录和可操作的实施路径。
4、园区需求导向化要求规划考虑招商前置
我国产业园区的规划与发展经历了早期的“供给导向”向现阶段“需求导向”的重大转变,这一转变是一项系统工程,有很多工作需要完善,有很多观念需要转变。在“供给导向”下,园区规划考虑更多的是以园区资源供给为核心,并没有过多考虑未来入区企业的需求特点,从而常常造成规划的失真与浪费。
在“需求导向”的发展环境下,园区的规划和发展更多是以企业家的眼光看园区的资源与禀赋,以企业的需要考虑园区的空间布局,根据产业规划明确企业类型的空间需求,以谋划园区产品。由此本原多项式,园区规划需要在“供给导向”下将规划之后开展的招商工作前置于规划编制之前,让市场提前进入园区的规划建设。让投资方不再是被动的参与,而是贯穿在整个城市规划建设的系统中,达到地区利益、政府利益与投资方利益的三赢。
招商前置能够解决投资方认知的问题,给投资方投入资金的理由,能较好地解决承接和对接的问题,防止传统招商带来的冲突问题,解决了企业自身良性发展和与城市共同发展的成长性、“忠诚度”的问题,从而实现从“筑巢引凤”到“引凤筑巢”,再到“凤引九雏”的转变。
5、园区建设市场化要求规划具有融资维度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地位逐渐得到确立,我国产业园区的开发建设也逐步引入市场机制,政府逐渐通过BT、BOT、PPT等模式将开发商引入园区开发进行整体运作,形成政府入口、市场出口的良性运作模式。园区建设的市场化,要求园区规划具备投融资的维度,对园区建设的投资和融资途径进行系统的研究和规划,明确园区建设所需资金,同时需要在规划中明确所需资金的出入口。
融资融智:提升价值,引领产业园区智慧发展的系统规划模式
顺应我国产业园区发展的趋势,未来能够提升园区价值和引领园区智慧发展的规划模式需要将经济社会规划(战略规划)与园区工程规划设计(空间规划)相结合,林俊峰将开发规划(招商规划)与资金规划(投融资规划)相结合,将资源配置规划(空间规划)与市场引爆路径(重大项目策划)相结合,统筹园区战略规划、产业规划,落实园区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等空间法定规划,融合重大项目规划和投融资规划,打通城市设计和景观规划等工程建设规划,对接土地利用规划,实现项目落地,从而实现通过规划融资融智,引领园区智慧发展。
1、战略立纲:园区战略规划
园区战略规划是对园区发展所作的全局性、长远性和纲领性的谋划。园区战略规划侧重对园区社会、经济发展的研究和论证,注重长远效益和整体效益,以园区经济社会的整体发展策略、园区空间发展模式及交通等基础设施布局方案为重点,对园区发展中具有方向性、全局性和战略性的重大问题进行系统的专题研究。
园区战略规划包括园区发展的环境制约因素、园区的战略定位、园区产业发展与空间布局、战略措施或重大行动计划等重要内容。同时,战略规划没有时间局限,其实质是一个持续演变的过程,特别重视园区的远景发展,是园区未来长期发展的战略性纲领。
由于具有全局性与长远性,战略规划在系统规划中居于引领地位,是协调和指导园区各个方面发展的长期计划。战略规划从区域层面做分析,着眼于园区如何在区域中获取竞争优势,从更高的尺度上来考虑园区远景规划、认识园区发展问题、寻求发展策略,有助于对园区发展做出轮廓性、更有弹性的部署,帮助园区获取可持续的核心竞争力,使得系统规划具有战略性视野。
2、产业为本:园区产业规划
园区产业规划是指综合运用各种理论分析工具,从当地实际状况出发,充分考虑国际、国内及区域经济发展态势,对当地产业发展的定位、产业体系、产业结构、产业链、空间布局、经济社会环境影响和实施方案等做出科学的计划。
园区产业规划应该包括园区产业发展的定位和目标、园区的主导产业选择和有潜力产业的论证、产业发展布局以及促进产业发展的行动计划和政策措施。有效的园区产业规划应当兼具导向性与操作性,同时涵盖产业发展方向与产业发展布局的规划安排。
园区产业规划是园区规划者对于园区产业发展的导向性的计划,解决关于园区产业“发展什么、怎么发展、在哪发展”等重要问题。由于产业在园区经济发展中具有支柱作用,园区产业规划是系统规划的核心主体内容之一。有效的产业规划不仅可以提高园区资源尤其是稀缺土地资源的配置效率,促进园区产业结构的有序升级,而且将通过产业的快速发展带动园区经济社会加速发展,帮助园区获取核心竞争力。
3、空间为体:园区空间规划
园区空间规划的作用在于控制和引导园区空间的发展。空间规划的重点是对土地用途的空间安排,是园区发展意愿在空间上的表达,是园区空间发展政策的体现。园区空间规划包括园区空间布局以及相应的空间政策。园区空间布局包括土地利用、环境、交通和基础设施等规划内容;园区空间政策是通过对经济、社会、生态和技术等内容的思考
而形成的直接指导园区空间发展的政策指引。空间规划是开展园区经济活动和实现各项规划的空间法律保障,直接决定园区空间形态。因此,空间规划也是系统规划的核心主体内容之一,是决定系统规划能否落实的重要条件。园区空间规划受到产业结构的影响,同时又推动产业结构演进。由于园区土地资源的高度稀缺性,园区空间规划是引导园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4、项目为核:园区重大项目策划
园区重大项目策划是以产业规划为基础,根据园区构建的产业体系,着力于孵化园区龙头和品牌企业,谋划可以引爆园区跨越式发展的重大项目。这些重大项目对于园区的发展具有全局性的影响力,可以成为园区未来产业体系构筑的根基或者产业链条的关键环节,是园区产业体系构建能否成功的关键要素。
通过重大项目策划,可以基本明确园区未来产业的发展方向和基本路线,为园区下一步的招商规划和投融资规划定下基调和方向。
5、招商为标:园区招商规划
园区规划的根本目的是通过规划招商,我国第一代和第二代产业园区大多是通过提供土地和优惠政策的供给吸引企业进区而形成企业的空间聚集,由于这种模式不重视内在机制的建立,使企业只是在空间上形成一定的聚集,并未显现出强烈的植根性,不利于园区企业的“生根开花”。
园区系统规划通过整合传统园区建设服务流程,引导市场资金池、园区项目池在园区需求范围内高效对接,推动政策招商向规划招商转变升旗手事迹,促进偶然招商向必然招商转变,促进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6、资本为魂:园区投融资规划
投融资规划是政府进行资金统筹的决策参考。它以城镇规划为依据歙县吧,通过确定资金统筹范围、区分公共产品供应方式,并根据土地开发和项目建设需求进行融资方式和建设模式的选择,为政府综合利用财政和市场力量,系统解决城镇建设中的资金来源、投向、投放次序和回报方式问题提供了决策分析。园区投融资规划将园区发展过程中的建设项目分为政府投入类项目、市场投资类项目和公私合营类项目,安排有限资金的使用以满足园区发展的需要,包括明确资金需求、明确投资主体、选择投资方式和分析资金平衡条件等内容。投融资规划控制和影响园区开发的地点、规模、进度和时序等实施问题,是保障系统规划进入实施阶段的首要条件,是系统规划的核心支撑内容。由于园区建设涉及的开发区域广、资金量大、项目复杂,投融资规划有利于统筹资金安排和规避风险,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对于投资效率、融资模式的选择及资金链的合理规划都具有积极影响。
来源:网络
本平台尊重文章原作者的辛勤劳动和原著版权,如您对我们的文章存在异议,欢迎后台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回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