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序新长春,正在缀起那串璀璨的城市项链(之五)-掌上吉林

长春,正在缀起那串璀璨的城市项链(之五)-掌上吉林



南湖中街调蓄池效果图
若干年来,伊通河一直是长春城区污水的排放通道。人们在河的上游取饮了洁净的水,而后将用脏了的水弃排到河的中下游去。但是,一直到上世纪五十年代末期新立城水库建成之前,伊通河水质基本是干净的,也就是说,在伊通河千万载的历史年轮中,污染沉疴不过是近数十年的短暂瞬间。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长春城区日排生活污水达16.5万吨入伊通河,但也未达到现今黑臭的程度。那时候,洪水期间沿途平常100米宽的河道,可增达至1000米以上。1985年全年伊通河出现5次洪峰,巨大的自我净化功能——汹涌的河水将城市中人弄脏了的水予以了稀释。
因此,一个不容置疑的问题是,本轮治理战役中,即便我们将污水应截尽截、河床清淤干净,如果不解决水的来源——河道自净能力的问题,伊通河黑臭水体的积年沉疴仍然得不到根治。换言之,着力解决河水的补给,应当是决胜本轮治理战役的突破口。

客水、地下水源都难解伊通河的渴
补水之困
客水、地下水源都难解伊通河的渴
那么,水从哪里来呢?
第一,自然要寻找源头之水
自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新立城水库投入使用以来,伊通河已经少有大的流量至中下游。几十年来,欠水年多余丰水年,致使枯流多于洪流。人们记忆犹新的是,1985年那场壮观的放流:8月15日入库流量达每秒554立方米,8月25日开闸泄洪量为每秒256立方米。那次放水于伊通河中下游,为的是水库自身的安全。以后几十年来,此种汹涌澎湃的景象再也未曾出现过。
按设计规定,新立城水库每年向长春市供水8000万立方米,主要是城市饮用之水,直接通过管道输入自来水厂,而不可进入伊通河道。面对日益贫水而黑臭的河道,伊通河管理部门多次协调新立城水库予以河道生态补水,可近6年有据可查的统计表明,新立城水库只有3年4次放水。分别是2012年1次、2013年2次、2014年1次,其余年份均为0次。每次补水量约300万立方米左右,4次共补水1200万立方米。近乎车薪杯水状态。其主要原因是新立城水库本身也甚是不富裕。
以上说明,依靠源头之水解决伊通河贫水的问题,渴望而不可得。
第二,靠天降水途径之分析
降水与地理位置和气候有密切关系。长春市地处于北半球东部中纬地带,属温带大陆性半湿润季风气候类型。年降水在520—580毫米,近来数年平均降水在565毫米左右,不算丰水地区。这与我们这个星球气候变暖不无关系。1951—2009年的59年中,吉林省平均气温上升了1.7℃,而降水平均减少了78.3毫米/年。
降水量直接关系区域水资源的多寡。长春市人均占有水资源量355立方米,为吉林省人均占有量的四分之一,为全国的六分之一,属于严重缺水和生态缺水地区,而长春城区则为极度缺水城市。
水资源存量又与区域气候密切关联。一方面,长春有充裕的日照,全年日照时数为2563—2695小时,在有利于植物生长同时,也催生了水份的蒸发。另一方面,风大且多,平均年刮风天数达110天,其中大风多于30天。这与地貌有关,长春位于大兴安岭与长白山脉之间的松辽平原上,恰好处在两侧高、中间低的“狭管”底部——风洞上。素有“风三风三,一刮三天”的说法。这对贫水的城市无疑干柴遇烈火。统计表明,长春全市年平均蒸发水量为812毫米,高于降水量247毫米,而伊通河城区段平均每天蒸发、渗漏河水达4.2万立方米。
不仅降水少,且季节分布不均。大量降水多集中在夏季,6月至8月占全年降水量70%左右。此期间,降水量大于蒸发量。值得注意的一个突出问题是,降水“来得急、走得快、留不住”。长春市现有排水设施状态下,全年雨水溢流达30次以上。
阻止溢流,留住降水,应当成为伊通河道补水的重要途径之一。
第三,地下水资源难以就近解伊通河之渴
历史上,地下水源曾经是长春城市的主要水源,至今开采已近百年。大规模的开发则始于19世纪初叶的二三十年间,日伪时期先后建立了5处地下水源地,并进行了10次扩建。1934年,地下水源年供水能力为309.34万立方米,日不足1万立方米。而到了1988年,全市地下水井已有500眼,日开采能力达5.6万立方米。
长春城市地下水源主要来源于浅层潜水与基岩构造裂隙之水,不算丰水地域。由于多年过量开采,导致地下水位下降,已形成人民广场区域和贾家洼子区域两个漏斗。1934年5月9日日伪《新京日日新闻》评述道:“可以肯定,极其有限的地下水源根本无法解决迅速发展起来的新京特别市消费水量问题。”为此,日伪政府把目标转向了地表水。
《2015年长春市水资源公报》标示,长春市区全年总供水量为5.6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5.03亿立方米,其它水源0.2亿立方米,地下水源供水量仅为0.44亿立方米,占总供水量的比例为7.76%。
显然,日趋枯竭的地下水源,已无能为力为贫水的伊通河补给急需之水。
第四,客水可否借来一用?
就地理位置而言,饮马河中游的石头口门水库,可以算作伊通河的客水。现今,石头口门水库因占长春市城市供水的80%,而晋升为长春市的主要水源地。该水库按最初设计能力,计划供给城市用水1.68亿立方米,而年实际超供城市用水约1.5亿立方米左右。2016年向长春城区供水已达2.8亿立方米,同时每年还负担向农业灌区供水1亿立方米左右,处于超负荷运行状态。2014年,库区水位持续下降,以致出现了取水设备气蚀,污染物浓度增高现象,只好启动了“引松入长”工程以救长春之渴。
引松入长工程自吉林省马家江段取水后,穿老爷岭隧洞,再经大绥河加压泵站加压,一路风尘62.08公里。源水费、用电费、人工费、加上蒸发渗漏损失,进入石头口门水库已是花了大价钱的昂贵之水,启动引松实是不得已而为之的措施。自2008年5月至今十几年间,只启动了5次,共计引松水10.5亿立方米。即便非运行期间,工程养护及人工费,年计2500万元。
如此昂贵之水,人饮用尚精打细算,以长春之财力,怎么能引来补入伊通河内?

明德路调蓄池

名人酒店调蓄池效果图
引入调蓄池
“城市水缸”补给伊通河
上述情况表明,在客水(含源水)、地下水源无望情况下,只有两条途径可走:天降之水与回用之水,而且是具有挖掘潜力的可靠性来源。两组数字值得认真研究:
关于自然降水:2015年,长春市区降水为472.5毫米,折合降水量为14.8亿立方米,当年市区总资源水量为2.98亿立方米。遗憾的是,全市自然降水形成溢流达30多次以上。论证表明,如果采取措施将降水溢流减少到5—7次,便可以把75%—80%的自然降水留住。这是为伊通河补水的最佳途径。
关于中水回用问题:2015年,长春市区总用水量为5.67亿立方米,用水比重分别是,工业与商业为16.8%,机关(含学校)单位为33.2%,居民住户为40%,而该年中水回用量仅为0.2亿立方米,占全部用水量的0.035%。该年,实际日均供水量为95.1万立方米,偌大量用过的水哪里去了?该年度“公报”为:全年“长春市区废污水排放量为2.45亿吨。”
对地球不可再生资源充分利用,既反映了科学技术发展的水平,也是人类文明素质的体现。在城市日趋贫水状态下,中水回用是维持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长春市中水回用具有较大施展成就的空间。
在城市排水基础设施的名目上,以前只有排水管网、排水明沟与暗渠、排水泵站及污水处理厂。如今,一个新的成员已悄然列入了排水设施的家族之中。它的名字叫调蓄池。
本轮伊通河治理工程中,伊通河城区中段规划建设了11个、串湖流域11个、南湖汇水区7个。试问,涂序新一下子上了这么多?都起什么作用?调蓄池在长春人们感到是个新鲜东西,实际上在发达城市已是几十年前的老物件了。日本东京自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运用地下储水设施应对集中降雨,公园、学校及居民家容易积水的地点,都建了大小不一的蓄水池。法国巴黎人的脚下已经建成了6000多个蓄水池,维护人员达2000人。
本轮伊通河综合治理建设的调蓄池乾贵士,主要是让其发挥两大功能:削减溢流程度、收蓄自然降水。
天降暴雨时,分散在各处的大小调蓄池强力的收集功能,会使以往落地溢流程度减缓或消除,使雨污合流之水不能直接排入河道及湖泊,从而最大限度削减径流污染伊通河。同时,也是最重要的一项功能,是将有限的天降甘霖最大程度地收蓄起来。直白地说,调蓄池就是城市的储水缸。好比西部缺水地区百姓家里的“水窖”。对贫水城市说来,还有比不花钱得来的水宝贵吗?
当然,调蓄池的功能绝不单是上述两方面,它还有过滤、降污、错时调峰及自净等功能。首先,它不是简单的容器,内部的格栅可以起到过滤作用,对水中的杂物予以拦截。作为污水处理厂的上家,将过滤过的水送入污水处理厂,自然受到下家的欢迎。初步过滤的水处理起来不仅成本降低,对减轻设备磨损也有好处。
调蓄池位置处在排水管网与污水处理厂之间,起到了实际的桥梁作用。“大肚子”特点,可以接纳暴雨时膨胀于管网内的水,使其不会直接冲击污水处理厂,并可以按着“急收缓出”原则,根据污水处理厂处理消化的节奏,实施错峰放水。
伊通河治理工程规划建设的调蓄池,都采用了现今智慧水务设计。按各自所处位置实行排水管网、泵站、调蓄池、污水处理厂四位一体联合性调控,根据情况决定何时进水、出水、以及进出水的流速及数量,确保良性运行。其中伊通河城区中段规划建设的11个调蓄池,能够蓄水83万吨,可以解决暴雨溢流,同时为河道补充中水。

调蓄池补给伊通河
“一提三升”
污水处理厂整体改造确保净水入河
有一个情况应当告诉大家放心,此轮各座调蓄池内全部设有自动冲洗装置与除臭设备。定期的冲洗,即使你走到池边也绝无臭味,何况这些调蓄池均深埋地下或水下。地下的调蓄池顶一般覆土达3米以上,池顶绿化中还有大株树木。而进水格栅,阀门井周边多为假山与密林。处在南湖荷花池水下的调蓄池,荷花池内鱼儿翔游嬉戏,荷花鲜艳如初。
如果说,调蓄池可以部分解决了伊通河水补充的话,那么污水处理厂则是解决河道补水质量的必经手段。长春市污水处理厂建设欠账由来以久,现有11座污水处理厂,5座符合国家运行标准要求,6座尚未达到国家一级A类水处理标准。现有污水处理厂状况不适应需要,加快建设迫在眉睫。
随着本轮伊通河治理的全面展开,在对6座进行达标改造提升的同时,9座新的污水处理厂正在紧锣密鼓的建设之中,这是伊通河永续补充洁净生态水的基础硬件建设和可靠保证。
以伊通河中段为例解析:现今,被四道闸坝拦囚的河水是不流动的。即便在注满640万立方米水的情况下,每天只有至少注入19万—20万立方米水(含每日蒸发渗漏量4.2万立方米),伊通河水才会流动起来。现今沿河两岸一路排开的11座调蓄池,成为伊通河道补水的重要来源之一,但池内雨污合流之水必须经过污水厂处理后,方可注入干净的河道。
此前,沿河两岸只有两座污水处理厂,上游东南污水处理厂日处理能力仅为6.1万立方米;下游北郊污水处理厂日处理能力虽然达到39万立方米,但有两个突出问题制约了给伊通河道补水:一是处理工艺粗放,达不到国家一级A类水的质量要求;二是地处下游,水往上游高处流,就需要敷设一条管道,再补建一座加压泵站,经济上是一桩难以承受的冏办法。
在本轮治理战役中,伊通河城区中段污水处理厂“一提三升”的方案正在有序推进。对东南污水处理厂实行提标扩建改造,使其污水的日处理能力达到8万立方米。同时,规划新建了3座新的污水处理厂:既3万立方米/日的北十条污水处理厂、3.5万立方米/日的动植物园污水处理厂、5万立方米/日的北海湿地污水处理厂。以上共计可日处理污水19.5万立方米。相信在不远的将来,伊通河一定会以生动壮观的崭新容颜展示于长春人民面前。

福山路调蓄池施工现场图
/作者 凡槊 图片由伊通河综合治理领导小组办公室提供
微信编辑:刘晗
掌上吉林综合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