淑妃吧美丽新晃欢迎您-湘西南故事

美丽新晃欢迎您-湘西南故事


新晃,位于湖南最西,全县有27万人,其中侗族人口占80.13%。新晃交通便利,沪昆高铁、湘黔铁路、沪昆高速、320国道、242省道横贯境内,铜仁凤凰机场、芷江机场等空中航线也可抵达新晃,四通八达的交通线路,将新晃的美丽风貌不断的展示给来往的游客,诉说一个个古朴的侗族故事。
美丽侗乡、幸福新晃有幸迎来尊贵的客人,请您放缓匆匆的脚步,敞开心扉,慢慢走,慢慢欣赏!
一、丰富多彩的侗文化
(一)、傩戏:古老神秘的天井寨隐居于云贵高原武陵山余脉延伸末端的湖南省新晃侗族自治县贡溪镇四路村,距新晃县城54公里。现有村民269户,1297人,侗族人口占97.3%,从明初至今,寨前寨后山水草木伴随着这古老山寨风雨历程度过了600多年的历史。山寨旁,天顶山原始森林的参天古木如一条巨龙一般环绕山寨;寨子里,侗家原生态楼群错落有致,主体建筑保存完好,民族文化底蕴浓郁;一口天井滋润着村里的乡亲们;这里有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一侗族傩戏咚咚推”、怀化市级“非遗”项目的闹年锣”、“侗族垒词”等古老的习俗、淳朴的民风,加之良好的生态环境、浓郁的民族文化、鲜明的民族特色,构成了生活丰富多样的完整少数民族特色村寨。


贡溪天井寨傩戏
(二)、傩技:摊技中有诸如上刀梯、踩红犁、过火山、吃玻璃、啃磁盘等绝技,一般在祭祀祖宗之日才表演。在傩文化当中,傩技是与驱邪逐魔和解厄除难联系在一起的。傩技难度越大,驱邪逐魔和解厄的程度越高,功效越大。



(三)、新晃侗族民歌:新晃侗族民歌流传于新晃侗族自治县及其相邻的侗族北部方言区。侗族民歌发源春秋战国时期的《越人歌》,侗族继承了古越人善音乐的传统,在其后的衍进过程中,创造出灿烂的民间音乐文化——侗族民歌。用歌唱来反映民族历史、社会知识、生产经验、男女交往、伦理道德和风土人情等。歌唱是侗族自己独特的“口传心授”的传承方式。

(四)、侗族传统手工艺“织布”:手工制布是传承千年的侗乡文化传统。改革开放以前,这种手工织布是一项被广泛操持的技艺,用脚踏木制布机加工形成的家机布结实厚重,色泽自然纯正,透气吸汗,是回归自然的完全绿色环保产品,是侗乡家家户户必需的生活用品和心爱之物。


家织布


(五)、新晃侗族传统节日文化:
1、春社:俗称“过社”,每到过社这天,家家户户都做好香软可口美味独特的社饭,邀请亲朋好友来家里品尝,祈求保佑身体健康、一帆风顺、快快乐乐。这一天,又是侗乡青年男女在风雨桥、鼓楼边对情歌私定终生,锣鼓师们围场打社鼓的节日。

春社
2、新年坳会

3、“尝新节”:相传古人于谷雨时节播植禾黎麦豆,至六月初六,恰逢辛卯,见所植谷物均已孕苞,丰收有望,于是相约各家设香案,敬谢神明,邀请去世的先人品尝新谷,至今已有五百余年的历史。村民们将“尝新节”定于每年农历六月的第一个“卯”日,节日当天,全村老幼聚在一起祭农神,怀念人类祖先神农氏栽培五谷,给人们带来美好生活,祈求上苍保佑,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现在,节日也进一步丰富了活动内容,斗鸡、拔河、游泳、唱山歌比赛,开展文艺表演等,并请来远近客人,好酒好肉招待,让本村和周围群众分享丰盛的文化大餐,主客共庆美好和谐新生活。

招待宾客

参加祭农神仪式

土号吹响
4、画眉节:新晃,是画眉鸟的故乡,被中国国际名牌协会授予“世界画眉之乡”的美名,每年都要举办一次画眉争霸赛。画眉堪称鸟中“歌王”,侗家人历来以养画眉为乐,不仅迷醉于它那婉转动听的歌喉,欣赏它那勇猛搏斗的雄姿,更期望享受到它取胜后带来的荣耀。淑妃吧长期的套雀养雀斗雀换雀活动,形成了绕有趣味的画眉风俗。斗画眉分为隔丝赛和滚笼赛两种。比赛中,一阵阵欢呼喝彩,一声声画眉鸣叫,构筑出一幅幅欣欣向荣的画面,鸣奏出一支支动听的“夜郎曲”。


斗画眉
5、新晃民俗“逛花园”(“挤油”、“赶坳”、“抢花帕”、“偷月亮菜”、“嫁娘帕”、“哭嫁”、“抢亲”、)
(1)、“赶坳”:每年农历“六月六”,是新晃侗族群众特别是青年男女“赶坳”对歌赛歌、以歌传情的节日,又称赶坳节。侗族没有文字,许多优秀的文化传统、生活习俗、社交礼仪、村规民约等,只能靠长辈以优美的歌声向青少年传授这种方式,代代相传。

(2)、“抢亲”



(3)哭嫁

6、晒袍节:“六月六,晒龙袍。”每年农历六月初六,湘黔边界数千群众来到新晃,品三道拦门酒,吃苞谷油茶,看苗家拜戏台、拜树神、晒龙袍、唱大戏,欢度传统“晒袍节”。

二、新晃美食特产
新晃美食:

“苗”字型合拢宴

凉伞镇八江口大型合拢宴


新晃锅巴粉

凉伞豆腐
黑油茶

灰碱粑
新晃特产:
1.黄牛肉——全国地理标志产品,湖南十大农业品牌之一


五倍子花
3.龙脑嶂:龙脑樟树既是名贵稀有的药材,又是高级香料,还是重要的化工原料。1988年,在湖南新晃侗族自治县步头降苗乡的原始森林中发现的中国第一株富含龙脑的野生樟科植物-----龙脑樟。改写了我国不产龙脑的历史,是我国有史以来首次发现富含右旋龙脑的野生樟科植物,是新晃的重要地理标志臧黎璐

4.侗藏红米:侗藏红米是新晃独特的地理环境孕育出的一种古老珍稀红米,明显有别于其他地区的红米。侗藏红米含有丰富的硒、铁、锌、钙、镁等微量元素、丰富的植物性蛋白质及植物性脂肪外,还富含B1、B2、B6等多种维生素和18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综合营养价值远胜过泰国香米,于2014年6月12日顺利入选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三、独具特色的侗族建筑


新晃风雨桥

鼓楼广场

新晃夜郎古乐城

乡村鼓楼
火铺:在侗家的木楼里,位于堂屋后间的火铺,是家庭的厨房。到过侗乡的人都知道,侗家火铺有正方形,也有长方形,小的几平方米,大的十几平方米,全用木板枋搭成,约高于地面一尺五左右。在火铺的中心,是用黄泥、石片做的火塘。其中固定有三脚铁架,人们叫它“青架”,用来搁锅子、鼎罐煮东西。在火塘上方,挂有一层或几层木架,侗家人叫“炕”,是熏焙东西的地方。火铺周围还摆着许多木凳,有的是一截截圆木锯成的“团”,有的凳子被做成一方留有一个小孔的空箱。四四方方的火铺,中间又有个四四方方的火塘,两个方框正好构成汉语中的“回”字。他们说,有了火铺,游子离乡再远,他的心也会常回故乡。即使梦中坐上火铺,再凉的心,也变得温暖。


膝盖下的餐桌
开口屋:又称平地楼,以平地作为房屋的场基。两层屋檐,穿斗式结构,多为四排扇。每扇五柱或七柱,一排屋柱称为一扇,两排屋柱构成一间房,四排屋柱构成三间房,称为“四扇三进”屋。有的在两边配上6-10尺的“偏厦”,作为安置楼梯、推放杂物或圈养牲畜等用。房子为杉木构建的木楼,是从古越民族继承而来的干栏式木楼构建样式。这些干栏式民居不用一钉一铆,主要通过柱、瓜、枋、扣串、檩条凿榫来连接。
三、独特的侗族乐器
(一)、中寨树皮号:树皮号在中寨镇降溪村。树皮号长约30厘米,由树皮、竹管构成,因其制作材料是树皮而得名。野核桃树、刺桐木、五倍子……凡可剥皮的树皮都可制作树皮号。因皮实耐用,野核桃树皮做树皮号最好。一个号大约需要四五十厘米长的树皮。把长条状树皮均匀地卷成一个喇叭筒,将大的一头捆好布条。端口小的一头插入绵竹管作为吹口,树皮号就做好了。过去,遇外敌入侵、或有重大事故发生,伙与伙,寨与寨之间,互相吹起土号,传告和通知信号用。如今,土号的作用已被娱乐、礼仪所取代。春节前后,老少聚集,相互对吹,看谁吹得流利。遇到祭祖祭神、踩桥盛典、迎接贵宾等重大活动,都要吹土号。
土号、树皮号吹奏
(二)、侗族笙
楠竹、紫竹、锦竹、水竹、绵竹、白竹、苦竹等是制造芦笙的主要材料,其中白竹是制作芦笙的最佳材料。制作芦笙一般都采用三年以上的老竹。侗族工匠能够制作出倍低音、低音、次中音、中音、高音和特高音的芦笙。侗族民间以吹芦笙为乐,逢年过节、红白喜事、丰收庆典,都少不了吹芦笙。有时当地民间还举办吹芦笙比赛活动,数十支甚至成百上千支芦笙齐鸣,场面十分壮观。
(三)、闹年锣:新晃的“闹年锣”乐器由桶鼓、大锣、班锣、包包锣、铙钹等组成,现存曲牌有30多种。它的活动期一般是在农历正月初一至十五,表现形式主要有鼟锣、围锣和赛锣三种。另在民间傩祭、傩舞、傩戏、傩技、坳会等活动中亦有运用。新晃“闹年锣”的特点:一是乐曲古老,源远流长;二是群众喜爱,覆盖面广;三是乐曲量多,内容丰富;四是乐曲完整、结构规范;因此,它具有很高的历史、艺术、学术、美学和实用价值。
上帝视角的美丽乡村风貌
仙人桥
八江口温泉:位于湖南最具特色10个民族村寨之一的凉伞镇冲首村,流径深度1100米,水温在45度以上,水质属优质国际型温泉水。该温泉所在的八江口侗寨集吊脚楼、开口屋、跑马楼、四合院于一体,侗族民俗风情十分浓郁。
雾笼八江口

八江口侗族建筑群全景

八江口建筑群
四、丰富的文化活动





新晃60县庆


热闹的广场

“鼟锣文化艺术节